“许都那些汉室老臣,近日也颇不安分,与宫中(指汉献帝)往来密切。”程昱继续道,“司空之意,邺城既已稳固,当为根本。但许都亦不可放任。需要有人,能更深入地……了解那里的动向。”
他看向陈暮,目光意味深长:“明远,你曾在颍川,与元直交好,对许都人物、局势,也算熟悉。司空有意,调你入许都尚书台,任职侍郎,协理政务,同时……”他顿了顿,“……有些事情,你需要多看,多听,多想。”
入许都?陈暮心中剧震。这意味着他将离开已经熟悉的邺城权力中心,踏入许都那个更为复杂、敏感的漩涡。这既是机会,也是巨大的风险。他能更接近权力核心,也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股拉扯着曹操与汉室的巨大张力,尤其是,他将直面荀彧的困境。
“暮……才疏学浅,恐负司空与程公重托。”陈暮谨慎地回应。
程昱盯着他,缓缓道:“司空看中的,便是你的沉稳与心性。许都非比邺城,那里言语杀人,更甚刀剑。但你这块‘砥石’,或许正该去那里磨一磨。记住,此去,首要便是站稳脚跟,多看少言,遇事不决,可密报于我,或直接禀明司空。”
回到府邸,陈暮心绪难平。程昱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调令虽未正式下达,但已是板上钉钉。他正思索间,仆役呈上一封来自许都的密信,又是徐元。
这一次,徐元的信写得极为仓促,字迹甚至有些潦草:
“明远吾弟,见字如面。邺城捷报频传,弟之功勋,愚兄与有荣焉。然许都山雨已至,狂风满楼!荀公近日连上奏表,触怒司空(指曹操),司空虽未明言,然不满之意,已溢于言表。昨日宫中大宴,司空竟未邀荀公!此信号也,危矣!”
“更有一事,不得不告。近日多有不明身份之人,暗中查探弟当年在颍川时,与一些‘隐逸’之士(可能指某些对曹操不满的士人)的往来,其心叵测!弟将入许都之消息,似已泄露,恐有人欲借此生事,构陷于你!望弟万万小心,言行举止,皆需慎之又慎!许都之水,深不可测,愚兄在此,亦感如履薄冰,盼弟早做筹谋!”
信读罢,陈暮背脊升起一股寒意。人未至,刀已出鞘!许都的局势,果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凶险。有人不仅要对付荀彧,还想将他也拖下水。这调令,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
数日后,曹操于司空府召集核心文武,正式议定南下战略。
巨大的地图前,曹操意气风发:“刘表坐拥荆襄九郡,带甲十余万,然其性猜忌,优柔寡断,更兼年老多病,其子刘琮、刘琦不和,此天赐良机也!当趁其内部分裂,一举而下荆州,则南方半壁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