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乃真龙天子,受命于天,若能潜心道枢,炼形摄生,服食金丹,必能涤荡俗秽,超凡入圣。非但可享万寿无疆,更能统御乾坤,光大帝业,使我大唐国祚绵延,远迈汉武秦皇!”他巧妙地将个人的长生与帝国的永固捆绑在一起,每一个字都敲击在李炎内心最渴望的节点上。
他引述《道德经》,却更侧重其“治国用兵”之术;他谈论阴阳五行,却归结于“冶炼金丹”的实修法门。他甚至隐隐地将佛教斥为“夷狄之教”,言其“不忠不孝,耗竭民生”,空谈寂灭,无益于家国天下,唯有中土道教,方是护国佑民、成就仙道的无上正法。
“……夫金丹者,采天地之精华,夺造化之玄机。陛下若得之,龙体永固,则四海宾服,万邦来朝,何愁藩镇不平?何虑国库不丰?此乃立足当下,成就万世之基业也!”赵归真的话语极具煽动性,与之前宗密大师讲述的出离世间、追求涅盘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炎听得目光炯炯,脸上露出了登基以来少见的兴奋与认同。他不住地点头,甚至偶尔出声询问金丹烧炼的细节。殿内群臣鸦雀无声,但心思各异。崇道者面露得色,虔佛者心下黯然,而更多的官僚则冷静地观察着,揣摩着这位新皇帝的真实好恶以及即将可能到来的政策风向。
这场法斋上的讲法,俨然已成佛道两家在帝国最高统治者面前的第一次公开交锋。而胜负,似乎已在皇帝的表情和反应中,判然分明。
高潮终于在赏赐环节到来。
内侍宦官手托金盘,上面整齐叠放着数件华美的紫色法衣。在唐代,紫色为三品以上高官方可使用的服色,赐予僧道紫衣,是帝王给予方外之人的极高荣宠,象征着其地位得到皇权的正式承认与尊崇。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几件紫衣之上。按照以往惯例,或是两教同赐,或是择其德高者赐之。
然而,武宗接下来的举动,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也彻底印证了之前的猜测。
他根本没有看宗密大师所在的方向,而是直接对赵归真及其身后的几位道士招了招手,声音颇为愉悦:“赵师尊与诸位高道,宣讲玄元正法,裨益国政,深合朕心。特赐紫衣,以彰其功!”
赵归真脸上焕发出光彩,他强抑激动,带领弟子们上前,恭恭敬敬地接过那象征着无上恩宠的紫色法衣,披在身上,再次向皇帝谢恩。那耀眼的紫色,在殿堂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刺目。
一时间,整个麟德殿前安静得落针可闻。百官们屏息凝神,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依旧站在原地、身着朴素袈裟的宗密大师及其身后的僧众。他们被彻底地忽视了,仿佛不存在一般。一种巨大的尴尬与屈辱感在僧侣之间无声地弥漫开来。
但这还不够。
武宗仿佛觉得这番羞辱仍不足以表达他的态度,他竟将目光投向宗密大师,带着一种近乎挑衅的质疑语气,朗声开口,问题尖锐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