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楼内,一股陈年墨香与书卷特有的微尘气息扑面而来。
书架林立,直抵穹顶,浩如烟海的典籍整齐排列,保存得极好。
然而,管理登记之处,坐着的已是曲阜县学的教谕,正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出入人员。
就在这弥漫着故纸堆气息的静谧空间里,素月凭借其过目不忘的本领和对知识的敏锐直觉,再次从浩瀚书海中准确地找到了那几函《格物粗探》。
她小心翼翼地将书函取出,拂去微尘,眼中闪烁着发现珍宝的光芒。
“公子,您看。”她将书捧至朱啸面前,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此书虽名‘粗探’,然其中所载,于力学杠杆、滑轮省力原理、乃至一些水利器械构图,见解独到,逻辑严谨,远超当下许多空谈。若送至天工院,必能启发思路,于格物之学大有裨益!”
朱啸接过一册,随手翻阅,见其中果然图文并茂,虽笔法古拙,但论述条理清晰,尤其一些机械结构图,绘制精准,确有不凡之处。
一旁的孔闻简立刻上前,察言观色,已然明了朱啸心意,他拱手道:“大人,此奎文阁内所有藏书,自朝廷整顿以来,皆已登记造册,归属朝廷文渊阁统一管辖,暂存于此,由县学代管。
大人与这位姑娘既觉此书有用,按章程,只需由下官与县学教谕登记备案,注明调用缘由及去向,即可取用。一切皆依律而行,既可保全典籍,亦能物尽其用。”
他的处理方式高效而规范,完全遵循朝廷制度,没有丝毫拖延或异议,同时也考虑到了书籍的保全与利用。
朱啸点头:“可。即刻登记,稍后派人将这几函书妥善装箱,随驾运送,日后移交天工院。”
“下官遵旨。”孔闻简利落地应下,转身便与县学教谕低声、清晰地交代起来,效率极高。
整个过程,旁边的孔弘誉只是默默看着,浑浊的老眼望着那几函被取走的、曾经属于孔府私藏的典籍,嘴唇嗫嚅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终究却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沉郁悠长的叹息。
连自家传承数百年的藏书,如今取阅都需经过朝廷官吏之手,这种无声的宣告,比任何言语都更刺人心扉,提醒着他北孔所失去的一切。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