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提要:叶川初步驯服了“婚戒黑洞”,实现了对其能量输出与吞噬范围的初步引导和控制,标志着他自身力量掌控的显着进阶,也为团队提供了潜在的强大武器和能源。
---
黑洞的初步驯服带来了短暂的振奋,但现实的压力从未远离。
熵序生物集群虽然暂时退去,但那冰冷的注视感依旧如芒在背。
时间瘟疫的伤疤烙印在战士身上,也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他们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武器,尤其是能够精准高效杀伤熵序生物、减少自身伤亡的手段。
现有的泪腺矢量炮配合“悲鸣装药”威力巨大,但弹药来源残酷且有限,更多是作为战略威慑。常规能量武器对熵序生物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它们对能量冲击有着惊人的适应性和抗性。
“它们的内部结构并非完全无序,”学士指着从几次战斗中收集到的、濒临彻底消散的熵序生物残骸分析数据,
“它们有一种奇特的、动态的‘核心节点’网络,负责能量的传输与形态稳定。外部能量冲击很难一次性摧毁所有节点,所以它们往往能快速重组。”
“那就从内部下手。”林夏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锐利,“像病毒一样,从里面瓦解它们。”
这个想法与叶川不谋而合。他想起了自己那丝“反命题”之力在伪灵根上造成的刺痛反应——那是一种从内部引发的、针对熵序本质的否定和破坏。
新的研发计划启动,代号“荆棘玫瑰”。
思路很明确:制造一种特殊的弹药,它能穿透熵序生物的外部防御,植入其体内,然后不是爆炸,而是生长——以一种针对熵序结构特性的、极具破坏性的方式疯狂内部生长,从核心节点网络开始摧毁它们!
研发过程困难重重。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模拟“反命题”那种针对熵序的破坏特性,又能实现可控“生长”的材料或能量形式。
叶川再次成为了关键的“实验材料”和灵感来源。他小心翼翼地引导出那一丝微弱的“反命题”之力,配合泪婴的调和,将其注入各种基底材料中进行测试。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材料无法承载而崩解,或者生长特性不符合要求,或者根本无法穿透熵序生物的防御。
转机来自于一次意外的发现。一名身上带着“时间伤疤”的队员,在协助处理熵序残骸时,发现自己伤疤附近的组织,对残骸竟然产生了一种微弱的排斥和分解作用!仿佛那时间伤疤中,不仅记录了创伤,也残留了一丝对抗时间/熵序污染的“免疫记忆”!
这个发现让学士小组如获至宝!他们立刻调整方向,尝试提取伤疤组织中那种特殊的“信息印记”,并将其与叶川提供的、经过泪婴调和的“反命题”能量微粒相结合。
过程同样艰难,需要极高的能量精度和生物信息编码技术。林夏不得不再次透支精神力进行微观操作,太阳穴下的晶沙无声地流淌。
终于,在经过不知第多少次失败后,第一枚成功的“种子”在精密能量场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