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卫正却是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住手!”
就在这时,俊美少年何方忽然开口,他有些无语,王家的人,怎么都是这味,爱吹牛,又虎不拉几的,但到了关键时刻还得软......世代当兵的老兵油子啊。
“谨唯!”
果不其然,王昌有了台阶,立马把手拿开,“若不是看何君面子,某今日定要和你讨个说法!”
见状,卫正有些诧异的看向何方。
与此同时,何方也在看向卫正。
卫家,卫正,字仲道,莫不是蔡文姬的老公。
不过现在蔡邕还在吴会之间,没有返回雒阳。
所以呢,蔡文姬还没嫁呢......
不过他对卫仲道并没有什么兴趣,于是道:“河东卫家治古文经学,溯本清源、考据严谨,确是儒学正统。
可古文经学曲高和寡,多为士人治学所用,少与朝堂时政相合。
故卫家虽世代治经,却鲜有能至两千石高位者。
非才学不足,乃用武之地不同也。”
卫正闻言一怔,脸上的傲气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惊讶。
他自幼研习古文经学,家中长辈常叹 “经义虽正,难入仕途”,却从未有人像这少年这般,一语道破卫家经学的症结。
今文经学他们也是修的,不然的话,也没法入仕。
当然,现在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已经统一。
由蔡邕、张驯等人发起的,卢植参与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
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
但是私底下,卫家还是更重古文经学。
听闻对方如此说,卫正收起轻视之心,拱手行礼,语气缓和了许多:“在下河东卫正,字仲道,多谢小兄弟提醒。
未请教小兄弟高姓大名,师从何人?”
“不敢当‘高姓大名’之称。”
少年也拱手回礼,笑容温和,“在下南阳何方,不过是粗通些经学,偶有浅见,让卫兄见笑了。”
“你就是南阳何方?”
卫正眼睛一亮。
近来京畿上下都在传,大将军何进有个从子,年纪轻轻就治理津口、熟读春秋、扫平邙山贼寇、护佑流民,还得大将军亲自护佑,没想到竟是眼前这少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连忙收起之前的倨傲,语气愈发客气:“久闻何军侯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年少有为。
不仅懂军事、善治民,竟还对经学有这般见解,实在难得!”
随后,卫正询问何方在这门前的原因,是不是要递奏章。
何方微微一笑,说不是,在这等个人。
卫正听何方说并非来递奏章,只是在此等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也没有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