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暮春,议事厅外的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进厅内,落在青砖地上。我端着新沏的君山银针走进来时,只见满屋子婆子个个脸上堆着讨好的笑,七嘴八舌地争着差事。
一个穿着青布比甲的婆子抢先上前一步,对探春躬身道:三姑娘,那片竹子交给老奴最妥当。老奴家三代都是管竹子的,明年保管生出新竹,除了府里用的笋,年底还能上交钱粮。
另一个忙挤上前:稻香村那片地交给老奴才是。老奴种了一辈子地,连雀鸟的粮食都不必动官中的,年底定能交上钱粮。
探春端坐在紫檀木椅上,手中捧着一本蓝皮册子,正要说话,外头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媳妇匆匆进来回道:大夫进园瞧姑娘来了。
婆子们顿时噤声,面面相觑。平儿蹙眉道:也没个管事的带着大夫进来?这样成何体统。
回话的媳妇忙赔笑:平姑娘放心,吴大娘和单大娘已经在聚锦门候着了,这就引大夫进去。
平儿这才点头:这还像话。
婆子们悻悻退下后,厅内顿时清净了许多。探春将册子放在案上,转向坐在窗下的宝钗:宝姐姐觉得这些婆子如何?
宝钗正拈着帕子轻拭嘴角,闻言抬眼轻笑: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她声音温婉,却让在场的人都静了下来。
探春会意地点点头,从册子上点出几个人名。平儿忙取来笔墨,三人凑在一处细看。
老祝妈家三代管竹子,交给她最稳妥。李纨指着册子道,手中的针线活计暂时搁在膝上。
老田妈是庄家把式,稻香村一带正需要这样的人。探春补充道,指尖在册子上轻轻划过。
这时宝钗忽然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息的物事。
李纨忙接话:宝姑娘说笑了。蘅芜苑的香草才值钱呢,市面上那些香料铺子卖的,不就是这些?怡红院的玫瑰花、蔷薇、月季,晒干了卖给茶叶铺药铺,也能值几个钱。
探春蹙眉:理是这么个理,只是没有懂行的人。
平儿眼睛一亮,笑道:跟宝姑娘的莺儿,她娘最会弄这些。前儿还编了花篮葫芦送我玩呢,那手艺真是精巧。
宝钗神色微变,随即莞尔:我才夸你,你倒来打趣我。见众人不解,她徐徐道,断断使不得。府里这么多得用的人闲着,我若推荐莺儿她娘,倒叫人看轻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倒想起个人来——怡红院的老叶妈,茗烟的娘,是个老实人。她和莺儿娘又极好,不如交给她。有不懂的,自然去问莺儿娘。
李纨连连称是。探春却道:宝姐姐考虑得周全。只是这些人平日里看着老实,只怕见利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