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临阵换帅

“臣都察院御史张威,弹劾右副都御使、安庆巡抚史可法。”

“罪其一:惧匪畏战,手握东路剿匪十余万大军,却恐惧城外数千山匪,不敢出城剿匪,导致朝廷全盘剿匪大计,进展缓慢。”

“罪其二:为夺兵权陷害同僚,残害我大明万余精锐。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曾亲率大明营兵精锐,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太湖县剿匪,然史可法不但惧敌不敢支援,还劫走皖河船船只,断我万余大明营兵精锐退路,导致全军覆没。”

“罪其三:拥兵自重,洪都、九江等州府与安庆近在咫尺,史可法先未曾派兵救援,现庐州城被匪首晏羽率两万匪众围攻,兵部尚书张凤翼、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皆下令史可法分兵救援庐州,然史可法不为所动,导致庐州失守。”

“其罪四:暗通西乡山匪,现我朝廷各路大军,都与西乡山匪交战,且战果颇丰,唯独东进剿匪大军龟缩在安庆城内,毫无建树。”

“圣上!若不撤换史可法,严惩史可法,若西乡山匪再东进滁州,那南京危矣,京杭大运河危矣,我大明危矣。”

张威陈述完奏疏,脑袋在奉天门外地板上磕得“碰碰”作响。

(明代大朝会在奉天门露天举行。)

崇祯似乎早就预料到了,四月十五的大朝会不会消停。

果然!

在御史张威的带头下,又有数十个官员,出来声讨史可法。

当然!

除了史可法外,张凤翼、洪承畴等人,也少不了弹劾声讨。

只是史可法一没背景,二没剿匪“军功”。

自然成为弹劾的重点。

每日送来乾清宫的弹劾奏折,少说都有两大箩筐。

对于张威弹劾的内容,崇祯也不知看过多少遍了。

惧敌是真。

但不援救洪都、九江,是得到他崇祯的认可。

至于援救庐州之事,那就更扯淡了。

晏匪所率大军七日就兵临庐州城下,庐州知府吴大朴还直接献城投降。

完全不给援救时间。

在奉天门外乱哄哄的弹劾声中,崇祯默默起身,往乾清宫走去。

看着崇祯离去的背影。

方才低头不语的温体仁,知道又该自己这个背锅侠上场了。

若说史可法能快速提拔,其背景就是圣上。

不论是卢象升,还是各州府官员。

都未能详细说明西乡山匪战力,和应对策略。

唯有史可法建立的安庆城外壕沟战线,挡住了西乡山匪东进。

守住了安庆城,就保卫了南京。

保卫了南京,就保住了江南,就保障了现在大明少得可怜的赋税。

而且史可法还提议,尽量避免与西乡山匪主力大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