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送冒襄父子回家

随着商船逆江而上,驶过九江。

顾横波一行人,也进入了汉家人民军地盘。

只是!

与在南京所听闻不同。

进入汉家人民军地盘,长江上各个码头上,都寻不着了乞丐身影。

更别说长江北岸安庆府、泸州府随处可见的流民。

在长江南北两岸的武昌城与黄州府。

有的只是成群结队的百姓,冒着初冬寒风,依旧在田地里挥洒锄头。

或挖沟渠,或开垦荒地。

这!

真的是一群山匪治下吗?

冒襄拿出两件毛皮大衣,递给顾横波与董小宛。

顾横波披上毛皮大衣。

向冒襄说道:“冒公子,你看那码头停靠的商船,比南京定淮门外码头商船多得多。”

冒襄说道道:“这应该就是富池口码头,西乡山匪的商货,都从富池口码头出发,运往大明各地。”

“大明不是在围剿山匪吗?怎么还允许西乡山匪将货物运出去。”

“哈哈!眉生这话可把我问住了,你还记得梦张兄的恩师吗?”

“张溥张先生,当代大儒,复社领袖。”

“没错!苏州府荷花恋、利群等货物,都是张溥家商队在代理售卖。”

“复社不是为朝廷募捐了百万两军饷吗?怎么还和西乡山匪做起了生意?”

“因为挣银子。”

“奴家愚昧,确实看不懂他们的行为。”

“不止你看不懂,我也看不懂,所以梦张多次邀请我加入复社,都被我给拒绝了。”

“冒公子此次面见晏匪,会留在武昌城为晏匪效力吗?”

“不知道!来武昌之前,我誓死不愿从匪,可过了九江城后,看到黄州府与武昌府,一片生机勃勃,我心动了。”

“心动了?”

“嗯!眉生你也知道,我六次到南京城乡试,都名落孙山,若是晏匪真愿给我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

“那就留在武昌呗!闲来也可寻奴家聊聊诗词歌赋。”

“不说我了,眉生你为何卖掉眉楼,随我一同来武昌?”

“我虽比董小宛年长几岁,但我与小宛情同姐妹,不忍她一人在武昌没伴。”

要不是冒襄与顾横波相识好几年,知道顾横波城府极深。

没准冒襄就信了这娘们的鬼话了。

见顾横波不肯说实话。

冒襄也不再追问。

刚走下跳板,踏上武昌城汉江门外码头。

地面那平整且光滑的码头,就吸引了顾横波一众人的目光。

这是什么路面,整个码头像一块灰白色的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