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上前一步说道:“圣上,臣建议招安。”
还未等崇祯评论。
次辅吴宗达便开口说道:“温大人,莫不是忘了匪首那篇狗屁祭文吧!胆敢诋毁圣上,此等大逆不道山匪,与反贼无异,温大人怎能为山匪谋取出路。”
温体仁也不惯着吴宗达。
他能坐上首辅的位置,全靠自己不拉帮结派,帮圣上打压各派官员。
“吴大人!既然不招安,那就请吴大人去剿匪吧!”
“本官一文官,如何能上马剿匪?”
“解学龙也是文官,还是你吴大人保举的剿匪总理大臣,折损了数万朝廷大军不说,还让山匪由一州两县,发展成两州十二县了?”
“温大人谏言招安,意思是我朝廷无大将可用吗?”
“那你倒是举荐一个大将出来啊!”
“打仗剿匪是兵部之事,温大人不问兵部,问我干甚?”
“兵部梁尚书就在这,吴大人可问问兵部,还能抽调大军,择出良帅?”
“是否有良帅,能否抽调大军,是他兵部之事,无需我去询问。”
“也就是说吴大人就是夸夸其谈,毫无章程咯!”
“温大人,若是兵部些许小事都不能解决,那兵部也就是尸位素餐,留之何用?”
“那吴大人身为我大明次辅,一点应对策略都没有,那更是尸位素餐。”
…
首辅次辅吵架,把他兵部搭上干嘛!
梁廷栋脑袋降得更低了。
见吴宗达被温体仁怼得面红耳赤。
崇祯慢步走到梁廷栋面前。
小声问道:“梁大人?你可还有良策?”
崇祯突然的发问,吓得梁廷栋身子微微一抖。
赶紧跪拜道:“微臣也建议招安。”
崇祯招一招手,示意温体仁与吴宗达不要再争论。
“既然兵部建议招安,那就议议招安的内容吧!”
没人接话。
很显然,又在等他这兵部尚书发言。
梁廷栋顺着圣上关心点。
小声提议道:“第一,山匪必须交出所有火器打造秘方技术,第二,山匪必须撤出二州十二县。第三,山匪必须谴散匪众。”
这个招安条件,就差没有匪首晏羽自挂房梁了。
知道的是招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山匪兵财被俘了。
梁廷栋硬着脑袋提出建议。
崇祯却听得很满意。
补充道:“当然!朝廷恩威浩荡,可授晏匪为铜鼓营指挥使,封西乡伯,世袭罔替。”
这招安条件。
别说晏羽了,温体仁都有些听不下去了。
铜鼓营指挥使,一个没有军饷的三品武官虚衔。
西乡伯更别说了,意思就是让晏羽今后老老实实待在西乡,一点实权都没有。
看来这个招安不会顺利,少不了拉扯与讨价还价。
温体仁还想提醒圣上,只要山匪愿奉上火器打造秘方,招安条件可以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