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幕阜山,七州县

只见一穿着破败的老头,撑着木棍踏起雪水,朝晏羽缓缓走来。

那老头两鬓白发,在寒风中轻轻飘起,露出满脸干裂的嘴唇。

这特么是一个知县?

怎么看起来比西乡乡民还沧桑。

陆逸先作揖道:“武宁县知县陆逸先,见过晏将军。”

呵呵!

有叫晏老板的,有叫晏匪的,这还是第一次被人叫做将军。

“你是武宁县知县?”

“如假包换。”

“可你这样貌?”

“晏将军见谅,陆某父母亲友多在饶州府,朴素一些,免得麻烦。”

“你是来劝我退兵,放了武宁县城?”

“非也!”

“我不喜欢猜,你直接说寻我有何目的吧!”

“得知晏将军占据宁州城,陆某便知道晏将军即将来武宁县,已在此等候晏将军两三日了。”

难怪这陆县令嘴唇干裂,原来是在寒风里吹的。

能猜到自己会来武宁县,看来也有些本事。

晏羽笑道:“是吗?你怎么知道我的想法?”

“晏将军将宁州、平江所有田地,划归自己名下,又只需支付两成的赋税,晏将军所谋不小吧!”

“什么意思?”

“以晏将军兵强马壮,大可不必招惹地主士绅,继续卖货挣钱,扩大地盘。”

“我看不惯地主士绅欺压乡民,陆知县可能不知道,我西乡人民军可是低层人民的军队。”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晏将军以人民为基础,图谋大事,确实高明,只可惜…”

“只可惜什么?”

“古往今来,黄巾军、黄巢等都以人民起事,又有谁成功了?”

对于古代农民起义多以失败告终,分析原因比较复杂。

但其中一点,农民军缺乏学识与远见,这绝对是主要原因之一。

晏羽也故作高深回道:“只把人民当工具,而不启民智,不给实惠好处,如何能成事?”

“怎么?晏将军打算启民智?”

“不就是在各乡镇都所建一些私塾吗?有何困难。”

“晏将军说得轻巧,就百姓那点粮食,拿什么来交束修,拿什么买笔墨纸砚。”

“我说过要让百姓掏钱吗?”

“不让百姓掏钱,就各州县那点赋税,都不够买笔墨纸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