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争当皇帝”“可周天子还在呢”

【这就是所谓的,“王爷不爱读书”?】

【于谦:就算我的学问不高,您应该听几句吧,

我现在就请辞!】

【朱高煦:不必,你学问很好,也没酸气,我喜欢。】

【朱高煦:只是你读了这么多的书,却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讲来有什么意义?】

大明,洪武时期,

“这是于谦和朱高煦?”

朱元璋的脸上红白一片,又是担心又生气。

为“王爷不爱读书”生气,又为朱高煦担忧。

“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希望是夸奖吧,

他大明在其他出名的朝代面前,还是逊色了一等。

虽然从内心来说,朱元璋很不想承认,

在他眼里,大明就没有不好的。

可平心而论,事实确实是这样。

很多朝代都有自己的标签,出彩的地方,

就像后世说的人设,也有很多“朝设”,例如:

秦朝——“第一”、“代代秦王配秦相”等等;

汉朝——“好人的脊梁”、“汉族”等等。

唐朝——“二凤”、“玄武门”等等。

还有很多例子不一一赘述了。

他明朝不错,可优秀的人更多。

他很难不为他一手创下的大明,还有他的子子孙孙们担心。

“好了,既来之,则安之。”

相伴数十载,马皇后哪能看不出枕边人的心情。

【于谦:我又怎么不懂了,我在治史上用功最大。

你说我哪儿不懂?】

【朱高煦:那我问你,答了便喝。】

【朱高煦:永乐大典经史子集,翻开所有的史书。

里面讲的是什么事儿?一句话告诉我。】

【于谦:包罗万象。】

父子相像,当爹的烦恼,儿子又怎会没有反应。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在天幕上看到朱高煦的身影,第一反应便是,

“是不是这个鲁莽的小子,又闯了什么祸了?”

自家的孩子,他还能不了解。

不是朱高煦不好,实在是这个性格不太适合和这些老狐狸玩ZZ。

这不是战场上打仗,你给我一刀,我就还你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