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巅承朱果,少年忍辱吞声。
十三副铠起辽城。刀光开霸业,铁血筑王庭。
九部兵来谈笑破,八旗初定威名。
一生征战为兴京。功过留青史,谁解此中情?
其实到大明朝,我们通俗意义上说的“二十四史”已经结束,后面清王朝的《清史稿》并没有列在其中,这一点,在开篇之前必需给您说清楚。我们这本书叫《原来二十四史这么有趣》,其实到大明朝也就结束了,但后面综合考虑还是将大清写了进来,一方面,清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是辽东大地的努尔哈赤老哥早就磨刀霍霍,战马嘶嘶,申请出站了,废话不多说,咱们继续!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这一年的辽东大地还没到千里冰封的季节,却有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正站在一片血泊里思考人生。他叫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按《清史稿》的说法,是“其先盖金遗部”,通俗点讲就是金朝皇族的后代——可惜这身份在当时连暂住证都不如,毕竟大明朝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两百多年。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原本是明朝建州卫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干部,按理说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偏偏赶上明朝总兵李成梁打古勒城,爷俩好心去劝架,结果“没於兵间”,稀里糊涂当了炮灰。这就好比你去邻居家劝架,结果被双方一起揍了,换谁都得憋屈。
更戏剧性的是,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也被抓了,眼看就要人头落地,李成梁的老婆却“奇其貌,阴纵之归”。史书上没说他长得多特别,估计是不像一般的关外汉子那样满脸络腮胡,反而有点清秀,毕竟后来他儿子皇太极也是个帅哥。不管怎么说,这桃花运(或者说颜值红利)救了他一命。
放归后的努尔哈赤,没像一般人那样回家哭爹喊娘,而是直接找明朝边官理论:“我先人何罪而歼於兵?”这话问得有理有据,明朝官员也觉得理亏,就给了他三十匹马、三十道敕书,还封了个指挥使的虚职——相当于给了点抚恤金,让他自己看着办。
这时候的努尔哈赤,手里既没兵也没钱,就像创业初期的老板,只有一个idea(报仇)和两个员工(弟弟舒尔哈齐、亲信额亦都)。但他运气不错,很快就有三个城主带着人马前来加盟:萨尔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虎、沾河城主常书。为了拉拢这几位,努尔哈赤也是下了血本,“与之盟,并妻以女”——把女儿都嫁出去了,这招在古代叫联姻,在现代叫股权激励,效果立竿见影,“於是有用兵之志焉”。
不过创业路上总有坑,第一个坑就是诺米纳。努尔哈赤决定先拿仇人尼堪外兰开刀,约定好一起出兵,结果诺米纳“兵不至”,害得尼堪外兰跑了。更过分的是,诺米纳还泄露了出兵时间,典型的吃里扒外。努尔哈赤是什么人?能忍得了这个?转头就把诺米纳和他弟弟奈喀达杀了,顺便收编了他们的部众。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业团队里,人品比能力重要,不然分分钟给你捅刀子。
努尔哈赤起兵时,手里只有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这点家当要是放在明朝正规军面前,连塞牙缝都不够。但他有个优点:会算账,还会鼓舞士气。
万历十二年正月,他要打兆佳城,理由是城主李岱“我同姓兄弟,乃为哈达导”,也就是帮外人欺负自己人。开打前他跟手下说:“咱们这是清理门户,不是侵略,打赢了战利品大家平分。”结果“卒下其城”,首战告捷。
同年六月,他又为噶哈善哈思虎报仇,去打萨木占。噶哈善哈思虎是最早投靠他的城主,却被龙敦唆使的人杀了,努尔哈赤“收其骨归葬”,还亲自哭丧——这招叫收买人心,比发奖金还管用。接下来打马儿墩寨,打了四天四夜才攻下来,“歼之”,彻底清除了敌对势力。
最惊险的一次是打翁克洛城。当时他“乘屋而射”,相当于现在的狙击手蹲楼顶,结果被敌人鄂尔果尼一箭射穿头盔,“贯胄中首”。换一般人早就吓尿了,努尔哈赤却“拔箭反射,殪其一人”——把箭拔出来射回去,还弄死了一个敌人。更绝的是,另一个敌人罗科又一箭射穿他的铠甲,“穿甲中项”,血流得跟喷泉似的,他居然“拔箭镞卷,血肉迸落,拄弓徐下,饮水数斗”,跟没事人一样。后来伤好了,又回去把城攻下来,还把鄂尔果尼和罗科这两个差点杀了他的人找来,“授之佐领,户三百”——给了他们官做,每人管三百户人家。
这操作放在现在,相当于把差点刺杀自己的人招进公司当部门经理,一般老板还真没这魄力。但努尔哈赤明白,辽东这地方缺的不是仇人,是人才。你越能容人,就越有人来投奔你。
万历十三年四月,他又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当时他征哲陈部,遇到大水,就让大部队先回去,自己带八十个人继续前进。结果在浑河边遇到八百个敌人,“凭河而阵”,摆好了阵型等着揍他们。手下有个叫紥亲桑古里的,吓得“解甲与人”,想跑路。努尔哈赤当场就骂:“尔平日雄族党间,今乃畏葸如是耶!”——你平时在部落里不是挺牛的吗?怎么现在跟怂包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骂完之后,他也不指望别人,就跟弟弟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武陵噶四个人冲了上去,“杀二十馀人,敌争遁”。打完之后他还挺谦虚,说“今日之战,以四人败八百,乃天佑也”——这是老天爷帮我,不是我厉害。这话既给自己留了余地,也给手下人提了气:连老天爷都帮咱们,还怕什么?
就这样,努尔哈赤用了五年时间,从十三副铠甲起家,先后征服了苏克苏浒河部、哲陈部、董鄂部,成了建州女真的“扛把子”。万历十六年,他“城虎阑哈达南冈,始建宫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开始建都城、定法律,从“个体户”正式升级为“地方龙头企业”。
努尔哈赤的崛起,很快引起了其他女真部落的警惕。当时辽东的女真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海西女真又有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号称“扈伦四部”,就像五个大公司,都想吞并对方。
第一个送上门来的是哈达部。哈达贝勒扈尔干主动把女儿嫁给努尔哈赤,这叫政治联姻,双方暂时成了“亲家”。但努尔哈赤不满足于此,他要的是整个辽东市场。
万历十七年,他迎来了三个重要人才:苏完部的索尔果带着儿子费英东、雅尔古寨的扈拉虎带着儿子扈尔汉、董鄂部的何和礼,都“率所部来归”。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了后金的开国功臣,费英东是“五大臣”之一,扈尔汉是努尔哈赤的养子,何和礼则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努尔哈赤“皆厚抚之”,给了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
同年九月,他又娶了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妹妹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慈高皇后,皇太极的生母。这门婚事看似风光,实则暗藏杀机——叶赫部一直想控制建州,把妹妹嫁过来,不过是想安个眼线。努尔哈赤心里清楚,但他还是娶了,因为他知道,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隐忍是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