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凑过来一看,又是一惊:哎呦,这米真好!粒粒都这么透亮!这得是多好的地种出来的......她抓了一把在手里细细看着,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对于操持家务的主妇来说,没有比看到优质的粮食更让人安心和高兴的了。
妈,您就放心做吧,以后啊,咱家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王超一边米,一边笑着说道。
早饭时,王建国看着碗里金黄的炒鸡蛋和明显不同于往日品质的稀饭,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多吃了一碗。王刚和王玥则对中午的乌鸡汤充满了期待,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家里洋溢着一种简单而真实的满足感。
看着家人脸上真切的笑容,王超觉得一切冒险和谨慎都是值得的。改善家人的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好,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和持续奋斗的动力之一。
休息日下午,王超去了厂里一趟,找到张保国,将文件袋交给他,说明了物资的来源和用途。张保国看着提货单和盖着计委红印的说明,手都有些颤抖。
计委协调来的?我的老天......超儿,你这是走了什么大运了?张保国又惊又喜,有了这批料,咱们那个小号搅拌器就能做得更精细,点浆辅助装置的关键部件也能试着做做看了!
张叔,这不是运气,是上面看到了咱们的努力和价值。王超认真道,所以,咱们更得做出点样子来。这批材料宝贵,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你放心!我亲自盯着,保证一个螺丝都不浪费!张保国拍着胸脯,干劲十足。
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士气大振。原本因为项目申请被拒而有些低落的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热情。有了实实在在的材料支撑,他们的研究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动手实现的改进。
几天后,王超抽空去县物资站,顺利提到了那批计划外的钢材边角料和零部件。东西不多,但品质不错,种类也符合他们的需求。当他带着这批材料回到食品厂,交给望眼欲穿的张保国时,这位老工人抚摸那些冰冷的金属,眼中闪烁的光芒,如同看到了最珍贵的宝贝。
太好了!有了这些,咱们就能动手了!张保国立刻召集技术革新小组的成员,开始商讨具体的设计和加工方案。车间的角落里,再次响起了熟悉的划线、切割、打磨的声音,充满了希望的活力。
王超站在车间门口,看着里面忙碌而专注的身影,看着那台已经成为厂里标配、大大提升了搅拌效率的南水牌一号手摇搅拌器,心中笃定。
明路与暗线,家庭与事业,他小心翼翼地平衡着。沿城路事件是一次意外的考验,也是一次机遇,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的力量,以及如何在不暴露自身的前提下,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收益。
他阻止了一场破坏,改善了家人的生活,为食品厂争取到了关键资源,也与重要人物建立了更牢固的联系。
无声的功勋,已然铸就。而未来的篇章,正等待着他继续书写。
第九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