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思索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进来的是厂办干事小李,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厂长,街道办刚送来的通知。”小李将文件放在王超桌上,“关于八一建军节期间,组织慰问辖区军烈属的通知。要求我们各厂根据自身情况,准备一些慰问品,明天上午统一送到街道办,由街道办组织分发。”

王超拿起文件迅速浏览了一遍。通知写得很常规,主要是表达对军烈属的关怀,要求各厂“量力而行”,准备一些“体现心意”的慰问品。

“知道了。”王超点点头,“你去请张保国主任和后勤的老王过来一趟。”

小李应声离去。

王超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慰问军烈属,这是政治任务,也是每个单位应尽的义务。食品厂准备一些普通的糕点、糖果,或者几瓶罐头,都算是“量力而行”,符合惯例。

但是,他刚刚入库的那一百公斤军用压缩干粮,以及窗外那浓厚的拥军氛围,让他觉得,或许可以做得更多一点,更巧妙一点。

张保国和后勤王主任很快到来。

“建军节慰问军烈属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王超开门见山。

两人都点头。王主任说道:“按往年的惯例,我们准备一些鸡蛋糕和水果糖就行,份量也差不多有数。”

王超沉吟了一下,说道:“惯例是要遵循。不过,今年我有个想法。你们知道,我们厂最近搞的那个烘烤设备,效果不错。”

张保国接过话:“是啊,厂长,现在小鱼仔和准备试产的虾米烘干效率都提高了不少,口感也稳定。”

“嗯。”王超看着他们,“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设备,尝试制作一种……便于储存,便于携带,热量高,又能顶饿的干粮饼?用料可以实在点,比如多加点糖和油,掺上炒熟的米粉、豆粉之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描绘的,其实就是简化版的压缩干粮,只是借用了厂里新设备的名义。

张保国是技术骨干,一听就明白了:“厂长,这个不难!就是把配料压实,用低温长时间烘烤,让它彻底干透,不容易坏。就是这糖和油……”

王主任也皱起眉头:“糖和油都是紧俏物资,咱们厂的配额也不宽裕,用来做这个,成本太高了。而且,这做出来,算是什么?当慰问品,好像有点怪。”

王超摆摆手:“不全是当慰问品。我的想法是,我们少量试做一批。一部分,作为我们食品厂特有的、体现技术含量的慰问品,送给最困难的几户军烈属,表示我们不同于其他厂的心意。另一部分,我们可以作为厂里技术革新的成果,向上级展示。你们想,军队行军打仗,需要的不就是这种耐储存、顶饿的干粮吗?我们虽然只是街道小厂,但也能有为国防建设出份力的心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