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斐府。
作为距离宫中最近的一处府邸,每日上朝时,牌坊下总是会聚集很多官轿。
只有当斐府的官轿出来时,其他官轿才会悄声无息地跟在后面前往宫墙之外。
每当京中出现一些变化时,或是即将出现一些变化时,官轿会更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尚书大人的官轿。
因斐府的主人叫斐术,三省中的中书省中书令。
三省,和黑吉辽没关系,是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理论上负责的工作是协助天子草拟诏令以及各项决策,也叫 “定旨出命”。
说直白点,就是宫中要干什么事,然后中书省做几个方案,最后选出其中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进行修改补充,之后定版,也就是 “正式诏书”,最后一步是返给宫中,天子如果满意的话写个 “敕”字。
到了这一步并不算完,也算不得可以执行的政令,之后就涉及到了三省中的门下省了。
门下省拿到定稿后,开始审核,如果没什么问题了才会下发下去,算是正式生效,成为真正的政令。
至于执行这个政令的,则是三省中的尚书省,负责将经过中书、门下二省的皇帝诏敕,细化成具体的政令,交给六部九寺去执行。
三省,中书省负责制定,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肉分五花三层,人分三六九等,各衙署也是如此,九寺有实权部门,也有闲散衙署,六部也分强弱,至于到底六部之中是礼部权力大一点,还是吏部拳头比较硬,尚有争论,不过要问最没牌面的,必然是工部。
三省同样,不是说制定政令的中书省最厉害,门下省能审核它,觉得不行可以打回。
能够打回政令的门下省也不是说话最管用的,因为他们只能打回,能卡脖子,却不能制定政令。
至于尚书省,接触最多的是六部九寺,因此很多时候这群人的立场是一致的,当政令实在面临无法执行的时候,尚书省就可以带着六部九寺的官员指责中书、门下二省。
不管怎么说,三省六部九寺十二监中,肯定是三省大权在握。
作为中书省中书令的斐术,也素有宰辅之称。
自从得知了南关可轻易获得二百万贯后,这几日朝堂天天研究这事,北关战事已经没什么人谈了,守城作战是北军的拿手活,只要钱粮能到位,来犯之敌全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