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朝时期,天下动荡不安。皇帝更迭频繁,今日废黜旧君,明日另立新主,洛阳城中的百姓无不为此忧心忡忡。在这混乱的时世里,南城根下却有一座小庙,虽然香火不算旺盛,但庙中的和尚个个心地善良。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慧明师兄如往常一样提着扫帚推开庙门,准备清扫门前落叶。刚推开门,就听见门外传来细微如小猫哭泣般的声音。他低头一看,惊得差点扔了扫帚——门槛旁放着一个蓝色布襁褓,里面裹着个婴儿,小脸冻得发青,哭声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师父!师父!快来看啊!”慧明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快步往院里跑,声音因着急而发颤,“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把娃扔在咱庙门口了!”
老方丈正在堂前诵经,闻声赶忙起身。他从慧明手中接过孩子,仔细端详。婴儿在襁褓中微微动弹,小嘴一抿一抿,似乎在寻找吃食。老方丈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怜悯:“阿弥陀佛,这毕竟是条性命。既然与佛有缘,就留在寺中吧。”
因这孩子是在庙门定藏处被发现的,老方丈便给他起了个法名——定藏。
定藏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不是聪颖过人,而是格外憨傻。三岁才勉强会走路,摇摇晃晃,动不动就摔跟头;五岁了还说不清话,咿咿呀呀没人听得懂。师兄弟教他认字,今日教明日忘;让他扫地,他拿着扫把能转悠半天,地上的叶子却一片没少。
“真是榆木疙瘩!”慧清师兄常常点着他脑门,又好气又好笑。
定藏只是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两条缝,摸着肚子说:“师兄,我饿。”
虽说傻乎乎的,但定藏心眼实在。厨房的火工头陀让他去拾柴,他必定拾得满满当当才回;让他看着粥锅,他就搬个小凳坐在边上,眼睛眨也不眨,生怕粥溢出来。
慧明最疼他,常摸着定藏的光头说:“你这孩子,傻是傻了点,可心干净得像山泉水似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定藏在庙里渐渐长大。师兄弟们虽然时常笑话他,却也都照顾着他。定藏干不了精细活,就做些挑水劈柴的粗活。他力气大,一桶水拎起来毫不费力;柴劈得整齐,码放得井井有条。
庙里的香客不多,但偶尔也会有些穷苦人来讨碗粥喝。定藏见到这些人,总会偷偷多舀一勺粥,被发现后就憨笑着躲到慧明身后。老方丈看在眼里,从不责备,只是微微一笑。
就这样,定藏在庙中度过了童年。当他长到十几岁时,虽然仍然憨傻,但已经能帮庙里做不少事情。他最
武则天当朝时期,天下动荡不安。皇帝更迭频繁,今日废黜旧君,明日另立新主,洛阳城中的百姓无不为此忧心忡忡。在这混乱的时世里,南城根下却有一座小庙,虽然香火不算旺盛,但庙中的和尚个个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