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举家迁居享安康(全文完)

京城繁华,远非梅花县可比。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商铺林立,旌旗招展。张诚一家初到京城,暂住在城南的一处幽静院落。这是白夫人早年置下的产业,一直有仆人打理,随时可以入住。

“岳母真是深谋远虑。”张诚打量着整洁的院落,不禁感叹,“连京城的住处都早已备下。”

柳云微笑道:“母亲修行千年,洞悉天机,自然凡事都能早作安排。”她挽着张老夫人的手,“母亲这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息吧。”

张老夫人却神色忧虑:“京城虽好,但居大不易。咱们带来的银钱虽多,但若无营生,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柳云从容道:“母亲放心,儿媳早有打算。”她取出一封信,“这是母亲留给我的荐书,可往城东锦绣庄拜访。那是母亲旧友所开,京城最大的绸布庄之一。”

次日,柳云便带着荐书前往锦绣庄。庄主见到荐书,又见柳云气质不凡,当即热情接待。得知柳云精通纺织技艺,便请她当场演示。

柳云也不推辞,坐上织机,纤指翻飞,不过半个时辰,便织出一幅精美绝伦的鸳鸯戏水图。庄主看得目瞪口呆,连声赞叹:“神乎其技!神乎其技!老夫经营绸布庄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精湛的织工!”

当即,庄主便重金聘请柳云为锦绣庄的首席织师,并允诺为她开设专场。更让人惊喜的是,庄主竟是皇商,专为宫廷供应绸缎。

有了锦绣庄这层关系,张家很快在京城站稳脚跟。柳云设计的绸缎花样新颖,工艺精湛,很快风靡京城,成为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的名品。

张诚则利用带来的资金,在京城周边购置田产,经营粮店。他吸取在梅花县的经验,注重诚信经营,又善于把握时机,不过数年,便成为京城有名的粮商。

更让人称道的是,张家夫妇富贵不忘本,时常周济贫苦,兴办义学,在京城百姓中口碑极佳。就连朝廷官员,也都对这对乐善好施的夫妇礼敬有加。

三年后,张老夫人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六十五岁。临终前,她握着儿子媳妇的手,含笑道:“我能看到张家重振门楣,诚儿娶得贤妻,此生无憾了。”说罢含笑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