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仿佛被压缩,每一天都像是在与无形的敌人赛跑。基地如同一个超负荷运转的熔炉,所有的人和资源都被投入到解决核心困境的洪流之中。
矿洞深处,人海战术的效果简单粗暴却有效。在皮鞭、食物和死亡的威胁下,那些被镣铐锁住的蒙古俘虏和部分表现不佳的汉人俘虏,成了最底层的矿工。他们轮班挥舞着沉重的矿镐和铁钎,对着坚硬冰冷的岩壁发起近乎徒劳的攻击,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效率低下,却实实在在地一点点啃噬着矿脉,将那些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晶体挖掘出来。伤亡和疲惫被无视,在这里,只有开采量是唯一的准则。能量晶体的储备,以一种缓慢却坚定的速度,开始艰难地回升。
而真正带来变革希望的,是溪流畔的匠作营。
在凌一超越时代的理论指导和近乎严苛的精度要求下,那些本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发挥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图纸上的线条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木材和铁件。
首先取得的突破是水力鼓风机。巨大的木质水轮在溪流冲击下缓缓转动,通过一套复杂的连杆和齿轮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驱动着一个巨大的皮囊风箱,持续而有力地将空气鼓入一座新建的、规模更大的竖炉之中!
呼——呼——!
低沉而有力的风声取代了以往人力鼓风那急促而疲软的喘息,炉内的火焰温度肉眼可见地提升,呈现出更加明亮的白黄色!冶炼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锻造工坊得到了更充足、更优质的铁料供应。
紧接着,一座更加庞大、结构也更复杂的水力锻锤被立了起来。沉重的锤头在水力驱动下,规律地抬起、落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每一次砸下都地动山摇,将烧红的铁胚锻打得火花四溅,效率远超最强壮的铁匠臂力所能及!
虽然这些水力机械笨重、粗糙,故障频发,需要 constantly 维护和调整,但它们所代表的力量,却让所有目睹者感到震撼。流民和士兵们看向匠作营和凌一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仿佛在看某种神迹。
凌岳站在溪边,看着那水轮不知疲倦地转动,听着锻锤那充满力量感的轰鸣,心中终于有了一丝慰藉。这是知识的力量,是工业文明最原始却最坚实的脉搏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跳动。
他下令优先利用水力锻锤,生产更多、更精良的矿镐、钢钎、斧头,反过来进一步提升采矿和伐木效率,形成一个微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