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文招”与“工招”

泉州城近日的气氛颇有些微妙。一边是格物堂、试造坊、织造局、官窑瓷场里热火朝天的景象,新机器轰鸣,新窑火升腾;另一边,则是以郑珏为首的“正理学社”愈发浓郁的忧愤与不甘。

这一日,郑珏在崇正书院他的精舍内,与几位心腹门生相对而坐,茶香袅袅,却驱不散眉间愁绪。

“恩师,如今城中风气,着实令人心忧。”一名中年门生愤愤道,“街谈巷议,皆言某匠得赏钱几何,某工坊招人若干。那市舶司前,商贾云集,竞相争购工巧之物。长此以往,世人只知逐利,谁还肯静心读圣贤书?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啊!”

另一年轻士子也附和:“正是!昨日小生路过那新辟的‘匠作街’,见一群匠户子弟竟围着一识字者,听其诵读什么《百工格物启蒙》!简直斯文扫地!工匠之子,安可习文?此乃乱序之本!”

郑珏闭目良久,缓缓睁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王审知以利诱之,以奇巧淫技蛊惑人心,吾辈岂能坐视?彼以‘工招’揽市井之徒,吾等便以‘文招’聚士子之心!要让这泉州上下知晓,何为雅,何为俗!何为贵,何为贱!”

“恩师之意是?”

“即刻以老夫之名,广发请柬,三日后于此书院,举办‘清流文会’!以文会友,以诗明志,重振文风,彰显正道!”

“妙啊!”众门生眼睛一亮,“届时名士云集,佳作频出,必能一扫城中铜臭之气,令彼等知何为真正之高雅!”

消息传出,泉州士林为之震动。能被郑珏邀请参加“清流文会”,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许多士子精心准备诗文稿件,期盼着一鸣惊人,获得这位文坛耆宿的青睐。

然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另一则消息以更简单粗暴的方式,贴满了泉州各大城门、市集乃至新兴的匠作街区。

那是一张巨大的、盖着泉州司马府和格物堂大印的“招贤榜”。

榜文内容直白得令人咋舌:

“泉州司马府、格物堂,为兴实业,强本固疆,特此招贤:

一、 通晓算术,善打理统筹者,一经考核,月钱五贯起,优异者可达二十贯!

二、 精通匠作,善营造、铁木、纺织、陶瓷等艺者,凭手艺定级,月钱三贯至五十贯不等!若有独门绝技或改良新法,另赏钱百贯至千贯!

三、 略通医理,识草药,肯钻研防疫治病新法者,月钱四贯起!

四、 以上所述,不限出身,不问过往,只考校真才实学!一经录用,待遇从优,贡献卓着者,更有官职擢升之机!

有意者,于三日后巳时,至格物堂外报名应试!”

这张榜文,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泉州,尤其是底层百姓和寒门士子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月钱五十贯?!还…还能当官?!”

“不限出身?俺这手艺……也能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