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狼似虎的亲兵立刻上前,将面无人色、连喊饶命都来不及的雷豹及其心腹拖了下去。
片刻之后,门外传来几声凄厉的惨叫,随即一切归于沉寂。
血腥味似乎透过门缝弥漫了进来。堂上众将鸦雀无声,不少人背后渗出冷汗。王绪用最直接的方式,暂时稳住了局面,也宣泄了心中的怒火和憋闷。
王潮上前一步:“大帅英明!”
王审知也跟着躬身:“大帅英明。”他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冷光。雷霆手段固然震慑了宵小,但也彻底暴露了王绪的残暴和与王氏兄弟之间难以弥合的裂痕。他知道,王绪绝不会就此罢休。
小主,
果然,处理完雷豹,王绪的目光再次落到王潮和王审知身上,语气缓和了一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王将军,王参军,你二人克复南剑州,有功于军。然城内事务千头万绪,非仅凭些新奇想法便能处置。安民、理财、教化之事,还需依仗熟悉地方典章的文吏。郑先生德高望重,熟知礼法,本帅决定,城中民政诸事,暂由郑先生协同尔等处理,尤其祭祀、文教、士子安置等务,当多多听取郑先生意见。”
这是明升暗降,分权制衡!直接将郑珏抬出来,插手核心政务,尤其是抓住了“文教”、“士子”和“祭祀”这几块,既能牵制王审知,又能拉拢本地势力。
王潮眉头微不可查地一皱。王审知却立刻躬身应道:“大帅考虑周详,审知年轻识浅,正需郑先生这般大贤指点扶持。有郑先生主持文教礼法,审知便可更专心于粮秣、城防、工事等俗务,必当与郑先生精诚合作。”他痛快地交出了部分权力,甚至表现得求之不得,反而将最繁琐、最易出错的“俗务”紧紧抓在手里。
王绪见他如此“识趣”,倒是一愣,狐疑地看了他两眼,最终摆了摆手:“如此便好。都退下吧,整军安民,不得有误!”
走出刺史府,阳光刺眼。王潮压低声音对王审知道:“王绪这是要动手拆分我等权力了。郑珏那老腐儒,岂是易于之辈?让他插手,必多掣肘。”
“兄长勿忧。”王审知神色平静,“郑先生所求,无非是礼法规矩和文人地位。给他便是。那些虚名,于我何益?眼下最要紧的,是实实在在抓住军队、粮草和工匠。只要这些在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至于郑先生……他若真能安定士子之心,于我等亦是好事。若不能,甚至处处作梗,届时自有分晓。”
他心中冷笑,王绪以为抬出郑珏就能制衡他,却不知不同的人,需求完全不同。郑珏要的是“名”和“礼”,而他要的是“实”和“力”。暂时让出些虚名,换取实际操作空间,这笔买卖,很划算。
然而,王绪的报复,远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更快、更狠。
仅仅过了两日,王绪便以“兵贵神速,应趁势扩大战果,威慑周边”为由,召集众将,下达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命令。
他指着地图上南剑州以北的一处险要关隘——飞猿隘,声音不容置疑:“探马来报,此隘守军不过数百,但地势极其险峻,易守难攻。本帅令,王潮、王审知,率你部本部兵马,三日内,给本帅拿下飞猿隘!不得有误!”
帐内一片哗然!
飞猿隘!那地方他们都听说过,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莫说区区三日,就算给十天半月,没有数倍兵力且付出惨重代价,也绝难攻克!王绪这分明是借刀杀人,要将王氏兄弟的核心力量消耗在那种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