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南疆之门

作为省委常委,林万骁的视野和所能调动的资源,早已不局限于西明一市。他清晰地认识到,西明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就在于其“边”字。打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将边疆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是他谋划西明新格局的关键落子。

他的第一个实质性动作,便是推动建立与邻国缅国对应口岸地区,勐拉市的定期会晤机制。

这个想法并非凭空产生。早在草甸调研之前,他就让政策研究室和外事办牵头,对西明与勐拉之间的往来现状、存在问题及合作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报告摆在他的案头,情况不容乐观:边境贸易以小额、零散为主,缺乏规范管理,走私、偷渡时有发生;传染病,尤其是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存在跨境传播风险;边境线漫长,部分地段地形复杂,给不法分子留下了活动空间……而与之相对的,是双方经济互补性强,民间交往历史悠久,合作意愿初步具备。

“不能再这样零敲碎打了。”林万骁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用手指敲着那份报告,“必须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官方的沟通协调平台,把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系统地解决。”

他目光看向市长魏永建以及分管外事和商务的副市长:“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起草一份关于建立西明—勐拉定期会晤机制的倡议和初步方案,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政府审批。同时,通过外事渠道,非正式地向勐拉方面探探口风。”

方案很快出炉,并凭借林万骁省委常委的身份,在省里一路绿灯,获得了原则性同意。勐拉方面,在经历了初期的谨慎后,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毕竟,稳定的边境和规范的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会晤地点,经过磋商,定在了双方边境线上的国家级口岸:孟连口岸。这里相对繁华,设施也较为完善。

会晤前一天,林万骁提前抵达孟连口岸视察。口岸车流人流不息,显得繁忙而有些杂乱。联检大楼略显陈旧,通关效率有待提升。口岸管委会主任汇报工作时,提到了一些具体困难,比如双方查验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不畅、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缺失等等。

“这些问题,正是明天会晤要重点解决的。”林万骁对陪同的副市长和口岸各部门负责人说,“我们要拿出诚意,也要守住底线。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管理,绝不是无原则的放开。”

次日清晨,孟连口岸进行了短暂的交通管制。中方一侧的联检大楼会议室内,布置得庄重而简朴。林万骁魏永建率领西明市代表团提前入场等候。他今天穿着深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既正式又不失亲和力。

九时整,勐拉市行政长官吴梭温率领的代表团车队通过口岸,抵达联检大楼。吴梭温年纪约五十岁,身着缅式制服,神情严肃中带着一丝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