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过年了,突然想起脑膜炎

时间就那么一天天过去,黄不凡在沂溪公社卫生院逐渐有了点名声,更主要还是那回帮闫书记扎针打出来的。名人效应之下,附近几个大队的人,有个腰腿痛的事,都乐意来找黄不凡扎针。

黄不凡虽然希望尽快成为“名医”,可也知道只靠扎针灸治乡亲们的风湿药腿痛没啥用,却又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心理,日子过得有点纠结。

倒是高俊人显得很坦然,自从“借调”来了这里当临时工后,富桥公社的红袖章只来叫过他一次,回去也没有带尖帽子上台挨批,只是让听了半天的思想改造课。

转眼到了年底,卫生院几个人私底下开始商量着怎么过年了。虽然治不了什么大病,可到底是公社的一个下属单位,过年期间也得安排人值班。

卢医生的家在另外一个区,今年过年肯定是要回去的。黄不凡干脆就做顺水人情:院长你要是放得下心,过年这几天就让我和高医生值班。两个黄大姐也不用来,让她们在家里好好陪陪家人。

卢院长乐得轻松,说对你有什么不放心的,爽快地同意了黄不凡的建议。心里还在说:就算出了点啥事,也有闫书记顶着呢。

两个黄大姐更是乐不可支,虽然她们不是医生,又不能单独值班,但往年都得轮流来跟卢医生值班,弄得过年都不安心。于是对黄不凡说了很多的感谢话,还说到时候给你们送点吃的来。

黄不凡暗地里和高俊人商量,到时候就把高大婶也接来卫生院住几天。自己每天都能回家,大家都能和家人团聚,表面看上去吃了亏,其实只是各得其所。

这两个月只能说是波澜不惊,卫生院只有卢院长是科班生的正式医生,每个月可以拿到36块钱工资。

两个黄大姐算是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从沂溪大队借调来的,卫生院每个月发几块钱补助,大队同样给她们记工分。

高医生只能算临时工,可情况特殊,怎么也得让人家吃饭,闫书记特许批了他每个月15块钱的工资。

黄不凡最特殊,他曾经是畜牧场的会计,还一度成了公社财政所的候选人,到卫生院当医生可不能委屈了他。

于是给他定了30块钱的工资,比畜牧场时涨了8块。黄家湾大队也还是给黄不凡记了工分,算是留一份香火情。

所以这两个月来,黄不凡家里的条件明显有了改善,加上卖狗宝的钱剩下的几十块,就算家里多了高大婶一张嘴吃饭,手头还是能有点余蓄。

于是,过年前的几天,黄不凡总是在张罗过年的场面。赶集的时候偷偷买了些吃的,又去找幺叔要了点布票,扯了些花布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年二十八,卢医生准备下午回家了。临走前来了个发烧的小孩,他干脆就直接交给了黄不凡和高俊人:我得赶中午的班车,小病人就麻烦你们了。

小孩才10岁,主要就是发烧头痛,带着哭声说自己的脖子都痛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