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认为亚美尼亚还有一些拜占庭军,实力强一些,可由第三、第六路军联合进攻,波斯西部的部队不多,第六路军单独过去即可。
各军对李愬的任务分配没有异议,但是进攻巴格达前后,总共俘虏了八九万大食俘虏,必须要进行处理,不然留在后方也是个麻烦。
吴元济建议,将这些俘虏全部押送到埃及,作为后续修建苏伊士运河的劳动力。李愬想起来,朝廷当初让第六路军先打埃及,是有这个打算,就同意吴元济的意见,派出两个契胡团,押送这些俘虏前往埃及。
临行前,李愬命人将马蒙送到巴士拉软禁起来,并在巴格达留下一个契胡团,然后带领最后一个契胡团向北朝大不里士进军,第三、五两军则沿着底格里斯河向亚美尼亚进军。
李愬率军经巴古拜一直向北进军,来到一个叫做凯莱尔的小城,在这里听说拉赫曼率领的大食军前几天刚刚从这里撤走,赶紧率军向北追过去。
原来拉赫曼率军勤王失败以后,率领残部向北撤离,在凯莱尔观望停留了几天,后面听说巴格达陷落,就赶紧继续向北逃走。拉赫曼留下一员将领带领一半部队,守卫扎格罗斯山的隘口,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一半人逃回老巢大不里士。
李愬率部到达扎格罗斯山后,发现隘口处有大食军把守,先不急于进攻,而是带人到周边查看了一下地形。
李愬发现,扎格罗斯山虽然险峻,但是并非只有此处一个通路,其他地方也有谷口可以通过,只是这个隘口有大路经过,通行条件更好而已。
既如此,这个仗就不难打了,李愬命令孔文侃率领三千精锐,从其他谷口绕到隘口后侧,自己率领主力,在前方进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孔文侃率军带足干粮和弹药,选择就近的一个峡谷进去,然后沿着这个峡谷一直往里走,发现这个峡谷越往里越难走,最后还要翻越一个较高的山脊。
部队虽然行军辛苦,但是好歹没有碰到大食军,顺利绕到关隘的后方,对大食军展开攻击。李愬听到关隘后方响起枪声后,知道孔文侃已经得手,立即命令部队在前方发起进攻。
大食守军只有八千人,被优势唐军前后夹击,只是半个时辰就全部溃败,除少量逃走,大部分被唐军击毙或俘虏。
李愬得知这批大食军就是从大不里士过来的,干脆就让这批俘虏带路,押着他们一路向北行军。唐军经过连续大战,已经多次击败大食军,甚至占领了巴格达,沿途的大食军非降即逃,唐军的行程比较顺利。
数日后,唐军终于抵达大不里士,拉赫曼纠集最后的一万多人,还想继续顽抗一番。
这次,唐军的兵力和火力都占优势,李愬决定打一场围歼战。围城部队到位后,唐军炮兵就开始轰城,轰开城墙以后,唐军步兵就开始往城内进攻。
刚开始,城内的大食军还竭力抵抗一番,随着入城的唐军越来越多,城内的守军开始动摇。激战了半天,拉赫曼看到大势已去,他不想死在唐军的枪口之下,无奈命令残余的部队投降。
大不里士一战,唐军又俘虏近一万俘虏,李愬留下带来的契胡团驻守大不里士,而后押着前后俘虏的一万多人返回巴格达。
亚美尼亚被黑衣大食征服以后,后面争取到了半自治的权利,每年向黑衣大食称臣纳贡,国王也由黑衣大食指定。
由于亚美尼亚人信仰东拜教(东正教),所以亚美尼亚人更倾向于拜占庭帝国,安条克带领两万多残军来到亚美尼亚后,亚美尼亚王阿贝里特当即接纳,并计划与拜占庭军共同抗击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