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姐夫,我们记下了,绝不会轻易招惹她。至于您私下说的那些话,我们就当从未听过,更不会对外透露半句。”

何秋赞许地点了点头,“若高煦能如你这般沉稳便好了!”

朱高炽无视弟弟脸上的不忿,犹豫片刻后问道:

“姐夫,此事若真与她有关,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她逍遥法外吗?”

于情于理,朱高炽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朱标是他敬重的大伯,向来对他们一家多有照拂。若任由吕氏这毒妇安然度日,他实在心有不甘。

何秋揉了揉额角,叹道:

“此事牵扯太深,我不建议我们直接介入。至多……在旁敲敲边鼓。”

朱高炽眼睛一亮,满怀期待地望向何秋。

何秋却神秘地笑了笑:“过几日你们自然知晓。”

不出数日,京城便传遍了吕平之死的消息。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最终都归结为对吕氏的称颂——身为太孙之母,她深明大义,为顾全朝局不惜大义灭亲,实乃女中楷模!

随之流传的还有新印制的《女诫》,书中特意增补了吕氏惩处吕平的事迹,以彰其德。

这些传闻如同野火般蔓延,待东宫察觉时,早已人尽皆知。

何秋注意到朱允炆接连数日面色铁青,眼下乌青浓郁,尽显疲态。

他心下明了:这番谋划总算起了作用。既恶心了吕氏,又逼得她自乱阵脚——人一旦失了方寸,破绽自会显现。

第232章 孔家的问题

大朝会上,一名御史突然出列奏报:“陛下,臣恳请清查孔家田亩。按现行律法,孔家亦不能例外。如今山东清田进度迟缓,症结正在于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不少文臣措手不及——这可是圣人后裔,岂能如此对待?

当即有人反驳道:“陛下当年钦赐的祭田明文免税,岂能出尔反尔?”

但更多官员对此不以为然。如今新政之下,各大世家皆受制约,孔家凭什么独善其身?孔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家族更应表率天下。

“新科进士尚不能免税,皇庄亦需纳粮,孔家安能例外?”

“简直……有辱斯文!”

朱元璋高坐龙椅,静观群臣争辩。对这场 ** 将引发的争议,他早有预料。

无论初始争执多么激烈,最终定会形成共识:孔家田亩必须清查,税赋更需一体缴纳。

还是那句老话,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众人利益皆受损时,孔家这个特殊的存在就显得格外碍眼。再说孔家除了孔子圣名的光环,族中连一个正经官员也没有,又有谁会豁出性命替他们卖力?

朝堂上这些官员,可不是那些容易冲动的年轻学子,岂会被孔圣之名轻易震慑?

正当群臣争执不休,最初站出来的那名御史再次开口:“臣私下查过孔家拥有的土地。当初陛下赐予祭田两千顷,孔家历代又得皇家所赐祭田六百五十顷,再加上每年不断侵占的田地,总计不下五百万亩!”

这一数字令满朝大臣震惊。此前无人将这些数据汇总告知,他们虽知孔家田产不少,但超过五百万亩实在惊人,已堪比一个大县的面积,且这些土地多数是祭田,不需缴纳赋税。

至于其余数百万亩私田,依照以往朝廷征税情况,孔家所缴恐怕也微乎其微。

如此一来,再无人愿为孔家说话。一家独占山东约五百分之一的土地,却不纳粮税,当地百姓如何活得下去?难怪山东成为白莲教起义频发之地,百姓负担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