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握着王彩儿的手,心里满是幸福。
苏明把刘婶给的两百块捐去养老院那天,院长拉着他的手说了半天感谢的话,还非要让他尝尝刚煮好的银耳羹。
看着老人们围在院子里吃水果,有说有笑的样子,苏明心里比啥都踏实——这钱花得比自己揣着舒服多了。
从养老院出来,他顺路去了趟饭馆,刚走进后厨,厨师老张就凑过来:“苏哥,刚才有个客人问,您是不是那个会鉴宝的苏明,还说想请您帮忙看看家里的老物件呢。”
苏明愣了一下,笑着说:“还有这事儿?他没说是什么物件吗?”
“没细说,就留了个电话,说等您有空给他回个信。”老张递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个手机号。
苏明拿着纸条,回到超市给那人打了电话。对方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说话挺实在,说自己家有个祖传的红木箱子,想知道值不值钱,要是苏明有空,想请他去家里看看。
苏明想着下午没什么事,就答应了,约好两点过去。
两点刚到,大叔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来接苏明了。大叔家在镇外的村子里,院子挺大,种着几棵果树。
一进堂屋,大叔就从里屋搬出个红木箱子,箱子上还挂着个铜锁,看着有些年头了。
“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大叔一边擦箱子上的灰,一边说,“以前家里穷,想卖了换钱,我爷爷没舍得,现在孩子要在城里买房,我又动了这心思,想请您看看能值多少。”
苏明蹲下来,仔细看了看箱子的木纹——红木纹理清晰,摸上去手感细腻,没有现代红木那种粗糙的质感。他又看了看箱子的接口处,是榫卯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这是老家具特有的工艺。
“这箱子是老物件,”苏明没急着说价格,“您看这木纹,是海南黄花梨,以前都是有钱人才用得起的。不过具体值多少钱,我也说不准,得看保存得怎么样,有没有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