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研究天团,岩画星图(七)

于是,宋应星领头继续向前,通道里的电灯光,投在刻着星纹的岩壁上,每个人心里都揣着期待——

不知道再往前走,还会撞见怎样的惊喜。

薛凤祚蹲在地上,指尖对着岩壁上一颗指甲盖大小的星辰纹路比了比,指腹蹭过粗糙的岩面,眉头微微挑起:

“若十二里通道的岩壁上都刻着这星图,那规模可就太可观了——

你看这通道,长宽都有丈余,三壁全刻满的话,满打满算下来,得有多少颗星?

怕是数都数不过来。”

他越想越觉得难以置信,膝盖在地上蹭了蹭转向身边的教授们,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惊叹:

“真要是这么大范围的星图,可比北宋苏颂‘子容全星图’里的星辰数目多太多了!”

提起那幅星图,众人都有印象——

《新仪象法要》里记载的星辰图,可是足足收录了283个星官、1464颗星辰,不仅把黄道、赤道各区域的星辰全涵盖进去,连北半球可见的恒星、以北极点为中心的辐射状星图都画得明明白白,当年多少天文学家都对着图研究了大半辈子。

更难得的是,除了肉眼能清晰看见的亮星,有些昏暗到得凑在夜空下盯半个时辰才隐约可见的星辰,也被苏颂精准收录,至今仍是古时星图的巅峰之作,没人能超越。

“现在就看这洞窟里的星图,到底能有多少颗了。”

薛凤祚撑着膝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目光顺着通道深处延伸的电灯光线望去,那暖黄的光带像在岩壁上铺了条路,语气里满是期待,

“若是能超过‘子容全星图’的数目,再摸清这些星的排布规律,那可真是能改写天文史的大发现,咱们今天这趟没白来!”

在朱有建原来的世界里,即便是在最晴朗的夜晚用肉眼观测,北半球能清晰看到的恒星也不过三千颗;

若想观测更远、更暗的恒星,就得靠“哈勃望远镜”这类能穿透星际尘埃的高精密仪器——

可对当下贺兰山的研究来说,那些动辄光年计的遥远星体,暂时没什么实际意义。

更别说地球本就处在银河系的边缘,视野被大量星云遮挡,即便算上全天域可见的恒星,总数也才六千多颗,而且单靠肉眼看到的亮度,根本没法判断它们离地球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