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的93军则负责切断腊戍通往曼德勒的公路线。
他们在公路两侧的丛林和丘陵地带,与日军第56师团的机动部队展开了激烈的运动战和伏击战。
楚云飞用兵如鬼魅,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口袋阵,用迫击炮和重机枪伏击日军的运输车队和增援分队,有效迟滞了日军向腊戍核心区的增援速度。
西路,亲敦江流域。
按照蒙巴顿的南下战略,由英印军第17步兵师为主力,配属部分远征军支援部队,负责渡过暴涨的亲敦江,向缅甸中部重镇卡里瓦进攻,威胁日军在曼德勒的侧翼,并策应中路主力。
英印第17师师长柯蒂斯少将,一位典型的英伦绅士,戴着单片眼镜,举止优雅,却对热带丛林战争和麾下主要由印度、廓尔喀士兵组成的部队缺乏足够的掌控力与理解。
部队在雨季暴涨、水流湍急的亲敦江前进展缓慢,工兵架设浮桥屡次被洪水冲毁,士气低落。
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敏锐地抓住了西路这个看似薄弱的环节。
他深知英印军内部民族成分复杂,印度籍士兵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
他启用了秘密武器——由投日的印度民族主义者钱德拉·鲍斯领导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武装力量“印度国民军”,并派出精锐的日军第31师团一部进行配合。
“命令第31师团‘樱花’特遣队!配合印度国民军第1师‘甘地旅’,利用熟悉地形和语言的优势,渗透至英印军后方!
散布谣言!策动印度籍士兵倒戈!目标:在英印军渡江作战最关键时刻,制造大规模混乱与哗变!彻底击溃其战斗意志!”河边正三的命令阴狠毒辣。
战斗在英印军强渡亲敦江最吃紧的时刻爆发。
当英印军第17师前锋旅,以廓尔喀营和印度阿萨姆步枪营为主,在付出巨大代价,刚刚在卡里瓦下游建立了一个脆弱的桥头堡时,灾难降临了。
先是后方运输线遭到小股“印度国民军”和日军特工的频繁袭击,补给车队被劫,通讯线路被切断。
接着,针对印度籍士兵的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军营中蔓延开来:
“英国人要把我们当炮灰填江!”
“日军承诺,倒戈者将获得自由和土地!”
“钱德拉·鲍斯的军队已经包围了英国人,起义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