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有人私自卖摊位凭证如此之久,却没有一人敢去衙门告状,可知老百姓和官府之间的隔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百姓冷的太久了,早忘了当官要为民做主。
有些话,赵辰亲自说出来反而没人信,所以今天他叫了张迁,还有几位大沽学院的学生。
“张迁!”
“在!”
听见赵辰喊,张迁从刚刚赵辰等人走出的铺子里大声回应。然后体型有些瘦弱,颧骨微微凸起的张迁穿着文衫从里面走出来。
此时街上百姓有些惊讶,这茶水铺子里,究竟藏着多少人?
“张迁,你去做思想工作,看有没有人愿意出来指正!”
“明白!”
张迁把手一拱,随后转身又对街上的百姓拱手。
“各位乡亲,我叫张迁,父母就住在城外三道坎村,所以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卫农民。”
许多眼光被张迁吸引,但他们见张迁与赵辰侃侃而谈,眼中纷纷投来疑惑。
笔直站立的张迁当然知道大家的疑虑,立即脸上露出微笑:“我父亲是军人,现在就在直沽城墙上,所以我有幸进了大沽学院读书,现在是天津行业协会的助理管事。”
这明显不能让那些疑惑的眼神放心,但张迁接下来的话,却让大多数人动容了。
“我张迁能读书,是沾了大沽政策的光。但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见了,若是没人出来为老百姓发声,用不了多久,整个天津卫官员就会肆无忌惮,以后你们的孩子要上学,恐怕就得掏出大把的银子才行!”
这就是大明的常态,老百姓没有关系和银子,干什么事情都无比艰难。
读书,就更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奢望的事情。
但现在老百姓好不容易有个读书的渠道,若是还没等到自己孩子排上号就堵死了,谁心里会甘心?
“大人,我愿意出来指认!”
想不到,第一个站出来的,居然是卖饼子的王二狗,原因简单,他家的娃子七岁了。之所以干完农活还要来城里卖饼子,就是听说七岁娃子就能上学,想给孩子攒点笔墨钱。
“我也愿意!”
有了第一个,就不愁有第二个,这就不当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