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气氛,是自阳平关大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轻松与祥和。
我们三人围在沙盘旁,就着徐庶刚刚描绘出的那副“内修外和”的美好蓝图,继续商讨着细节。
孙尚香兴致勃勃地提出,要从锦帆卫的老兵中,选拔一批忠诚聪慧的女子,组建一支专属于她的亲卫,既能护卫内宅,又能执行一些男子不便出面的特殊任务。
我当即表示赞同。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力量往往被忽视,而尚香的这个想法,无疑是开创性的。
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内部安保力量,更能成为“玄镜台”在情报搜集方面的一个重要补充。
徐庶则建议,立刻从那三十名新晋的寒门学子中,择优选出十人,组成一个专门的“律法勘定小组”,
在陈石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着手整理、修订一套真正适用于汉中全境的、统一的法律条文。
他强调,治军靠军法,而安民,则必须依靠一套公平、公开、公正的律法。
只有法度清明,民心才能真正归附,我们的统治才能稳如磐石。
“好,都好!”
我抚掌赞叹,只觉得眼前一片光明,
“尚香的‘凤鸣卫’,元直的‘律法司’,都即刻去办!钱粮人手,各曹府全力支持,不得有误!”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如此的从容与游刃有余。
不再是挣扎求生,不再是瞻前顾后,不再是每一次决策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走钢丝。
我们有了一块稳固的地盘,有了一支足以自保的精锐,有了一套初见成效的内政体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让我们能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片土地的建设之中。
阳光愈发温暖,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参茶的余香与书卷的墨香混合在一起,沁人心脾。
我甚至能听到窗外庭院里,传来了几个侍女打扫时压低了声音的轻笑声。
一切,都是那么的岁月静好。
就在这时——
“咚!咚!咚!”
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仿佛重锤一般,猛地敲击在院中的青石板上,也敲碎了书房内这片安逸的氛围。
“主公!”门外,我的亲卫队长那向来沉稳的声音,此刻却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急切与紧张,“玄镜台,紧急军情!”
我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徐庶和孙尚香也停下了交谈,猛地转过头来,脸上的喜色如潮水般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然。
“让他进来!”我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沉了下来。
房门被猛地推开,一名身着玄镜台黑色劲装的信使,踉跄着冲了进来。
他整个人,仿佛是从泥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身上的黑衣早已被泥土和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他因极度疲惫而微微佝偻的背脊。
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嘴唇干裂,翻着白皮,一双眼睛里布满了骇人的血丝,仿佛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
一股浓重的风尘、汗水与血腥味,瞬间充斥了整个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