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虞朝第十三君主华胥阳城饥荒句芒赈灾赐封十方国迁灾民

物资装载完毕后,句芒没有丝毫停留,他振翅高飞,立刻带领着运输队伍出发。他身先士卒,飞在队伍的前方,用他那锐利的鸟眼观察着道路情况。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山路崎岖不平,两旁是陡峭的悬崖和茂密的树林。一路上,句芒时刻关注着队伍的进度,他时而飞到高空,俯瞰整个队伍的行进情况;时而降落在马车旁,询问士兵们是否遇到困难。遇到陡峭的山坡,他会停下来,大声指挥着士兵们:“大家小心,一起用力拉!”他亲自示范如何用力,如何保持平衡,确保每一辆马车都能安全通过。遇到河流,他会在空中盘旋几圈,仔细寻找最浅最安全的地方,然后飞下来引导大家涉水而过。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为士兵们探路,冰冷的河水没过他的脚踝,但他丝毫不在意,心中只有尽快将物资送到阳城百姓手中的信念。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句芒终于带领着运输队伍来到了阳城废墟附近。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凄惨到让人不忍直视的景象:曾经繁华的阳城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高大的城墙倒塌在地,房屋被烧成了灰烬,废墟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烧焦的木头、腐烂的食物和尸体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让人作呕。街道上,流民们衣衫褴褛,他们的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着补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面黄肌瘦,脸上布满了憔悴和疲惫,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仿佛失去了对生活的最后一丝希望。孩子们在废墟中哭泣,他们的哭声尖锐而凄惨,让人听了心如刀绞。老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他们的身体瘦弱不堪,眼神空洞无神,仿佛生命的烛火即将熄灭。

句芒心中一阵刺痛,他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他的眼眶微微泛红,毫不犹豫地立刻下令展开赈灾行动。他将运输队伍分成若干小组,声音坚定而沉稳:“一组负责发放粮食,二组负责发放衣物,三组负责发放药品,大家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耽误!”他自己则亲自走到流民中间,手中捧着食物,走到一个孩子面前,轻轻地蹲下身子,将食物递到孩子手中,温柔地说:“孩子,吃吧,吃饱了就不饿了。”孩子用那脏兮兮的小手接过食物,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花。句芒又走到一位老人身边,将一件衣物披在老人身上,安慰着他受伤的心灵:“老人家,别害怕,我们来了,日子会好起来的。”他耐心地倾听着百姓们的诉说,每一个百姓的话语他都认真聆听,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声音。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对于那些生病的百姓,他立刻安排医生为他们诊治,发放药品,并仔细地叮嘱医生:“一定要用心治疗,不能让任何一个百姓因为疾病而失去生命。”对于那些失去住所的百姓,他组织士兵搭建临时帐篷,他亲自参与到搭建工作中,和士兵们一起搬木头、拉绳子。他一边干活一边鼓励着大家:“加油,快点把帐篷搭好,让百姓们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赈灾的过程中,句芒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他不顾自己的疲惫,日夜操劳。白天,他在废墟中穿梭,发放物资,安慰百姓;夜晚,他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和医生、士兵们一起商讨如何更好地救助百姓。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明亮。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百姓的关爱和责任,成为了阳城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每当百姓们看到句芒忙碌的身影,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温暖和希望,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在他的努力下,阳城百姓逐渐恢复了生机,他们的脸上开始露出久违的笑容,对未来也重新充满了信心。

句芒献策与华胥封王

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里,句芒如同不知疲倦的勇士,全身心地投入到阳城的赈灾工作中。他的身影穿梭在废墟之间,安抚着绝望的百姓,调配着紧缺的物资,协调着各方的力量。每一个黎明,他迎着第一缕曙光开始一天的忙碌;每一个夜晚,他伴着星辰的微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休息。

如今,赈灾行动终于圆满完成。阳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曾经荒芜的街头又有了烟火气息,孩子们的笑声重新回荡在巷陌之中。句芒站在阳城的街道上,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有历经艰辛后的释然,也有对百姓生活重回正轨的喜悦。然而,他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还未结束。阳城虽已度过眼前的危机,但长远的发展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他需要回到虞朝酋邦的都城杭州,向君主华胥详细汇报阳城的情况,为阳城的未来寻求更好的出路。

句芒带着满身的疲惫,却怀揣着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归程。他骑着一匹健壮的骏马,骏马的鬃毛在风中飞扬。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神情坚毅的随行士兵,他们紧紧跟随,步伐整齐。马蹄声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一路上,句芒的思绪如同翻腾的波涛。他不断地在脑海中整理着关于阳城的种种情况,那些破败的房屋、饥饿的百姓、被污染的土地,都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思考着如何向华胥准确地汇报,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阳城百姓的未来。

终于,句芒回到了都城杭州。都城依旧繁华热闹,但此时的句芒无心欣赏。他身着整洁的朝服,朝服上的纹路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宏伟的宫殿。宫殿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光辉印记。华胥端坐在龙椅上,她的身姿优雅端庄,眼神中透露出关切和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个重要的答案。

句芒走到宫殿中央,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地说道:“报告圣上,阳城的赈灾已经完成。”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坚定和自豪。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君主和百姓的一份交代。

虞朝酋邦第十三君主华胥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眼神中满是对阳城未来的期待,急切地问道:“阳城的情况怎么样,可以选址重建阳城嘛?”她希望那个曾经繁华的城市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让阳城的百姓重新过上富足的生活。

鸟身人面的大臣句芒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他站起身来,神情凝重地叹息道:“圣上,恐怕不行。阳城经过那场与虫族的惨烈战斗,土地被毒素严重污染,土壤中残留的毒素使得农作物难以生长,即便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改良,短期内也难以恢复生机。而且,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道路损毁、房屋倒塌、水利设施瘫痪,想要重建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臣提议迁徙阳城地区的灾民,前往其他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也许可以更好发展。”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

华胥听了句芒的话,陷入了沉思。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眼神深邃而凝重。她深知句芒所言属实,这是为了百姓的未来着想。经过片刻的思索,她轻轻地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句芒,你觉得哪里合适呢?”她相信句芒的见识和判断,希望他能给出一个合适的建议。

句芒原来是灭蒙鸟部落的人,他自幼游历四方,去过许多的地方。他的见识和阅历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思考的道路。此时他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迅速浮现出曾经游历过的每一个地方。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如同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他仔细地比较着每一个地方的优劣,权衡着各种因素。然后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臣知道一个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适合居住。那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一个建立城市的绝佳之地。”

小主,

虞朝酋邦第十三君主华胥连忙追问道:“是哪里呢?”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期待,仿佛看到了新城市的繁荣景象。那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能让阳城的百姓重新开启美好的生活。

句芒挺直了身子,胸膛微微挺起,大声说道:“四川的什邡,臣建议在这里建立一个城市,安置虞朝各地的人。什邡地理位置优越,它处于交通要道,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周边资源丰富,有茂密的森林提供木材,有肥沃的农田产出粮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供开发。不仅可以让阳城的灾民有一个新的家园,还能吸引其他地方的百姓前往,促进虞朝的发展。”

华胥听了句芒的建议,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她对句芒的远见卓识深感赞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她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说道:“朕决定封你为十方国国王,前往什邡建国。从此以后吸收虞朝各地的人,把阳城的灾民先迁徙过去吧,你意下如何?”她相信句芒有能力在什邡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为虞朝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句芒听了华胥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激动和使命感。他的心跳加速,血液沸腾。他再次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圣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在什邡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不辜负圣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什邡未来的辉煌。那里将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城市繁荣昌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句芒开始为前往什邡建国做准备。他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制定详细的计划。他和谋士们日夜商讨,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他安排灾民的迁徙事宜,为灾民们准备充足的物资,确保他们在迁徙途中的安全和生活所需。同时,他也与其他大臣商讨如何为新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争取各方的资源和帮助。他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他有信心带领百姓在什邡创造出一个新的辉煌。他的心中已经描绘出了一幅宏伟的蓝图,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未来。

句芒号召阳城百姓迁往十方国

与此同时,句芒深知自己肩负着为百姓开辟新家园的重大使命,这份使命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却也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沉稳。他再次回到了阳城地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味和陈旧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经历的沧桑。

当他那鸟身人面的独特身影刚出现在阳城的街头巷尾,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瞬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百姓们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瞬间亮起了光芒,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就像干涸的大地渴望甘霖一般,眼神中瞬间燃起了新的期待。在他们心中,句芒就是希望的象征,是在黑暗中引领他们前行的明灯。他曾在最艰难的时刻伸出援手,给予他们生存的希望,如今他的归来,让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摆脱困境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