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百年安逸,蚀骨销魂

凛冽的朔风如同冰冷的刀片,刮过高仙芝布满风尘的脸颊,也卷起他玄色战袍的下摆,猎猎作响。

胯下的青海骢喷着浓重的白气,在刺骨的寒意中艰难地踏过最后一段碎石坡。

终于,那座在西北边陲流传了无数传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日月山,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横亘在了他面前。

“节帅,到了!”身旁的大匠都尉声音嘶哑,带着长途奔袭后的疲惫,但更多是抵达目标的兴奋。他指着前方,“那就是赤岭!日月山!”

高仙芝勒住马缰,深邃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眼前的景象。

一股混合着泥土、冰雪和荒草气息的冷风直灌入肺腑,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眼前的山脉,果然不负盛名。

它并非孤峰突起,而是由连绵起伏的丘陵构成,山势并不特别陡峭,但异常开阔雄浑,横亘在天地之间,像一道天然的巨大屏风。

山体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暗红色,仿佛大地深处渗出的古老血液,在斜阳的余晖下,这赤岭更显得苍凉悲壮,带着一种亘古的威严。

这就是传说中的“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也是他此行必须确认的关键节点——日月山,是否驻有吐蕃重兵?

此地确实美丽,也充满了故事。

山风呼啸,似乎也带来了那些流传千年的低语。

高仙芝的脑海中瞬间掠过那些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那位肩负和亲使命的尊贵公主,车辇行至这远离长安的峰顶,回望东方,故国渺渺,愁肠百结。

她取出那面象征故土的“日月宝镜”,镜中繁华的长安景象更添离愁。

心神激荡之下,宝镜脱手坠地,一分为二,一半映着西沉的落日,一半照着东升的明月,此山遂得名“日月”。

还有那整片赤红色的山岩,明明是地壳运动的杰作,却硬生生被赋予了公主思乡血泪所化的凄美传说;山脚下那一汪清澈的潭水,明明是雪水汇聚,却成了传说中宝镜碎片所化的“镜湖”……高仙芝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峭。

吐蕃人,这些剽悍而浪漫的高原之子,似乎总有一种奇异的本领,能将任何事物,哪怕是一把公主遗落的梳子,都编织进瑰丽而悲壮的神话里,代代相传,最终变得比真实更“真实”。

这种浪漫的想象力,他承认有其动人之处,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一个冷酷的事实:正是这些沉醉于传说的吐蕃人,他们的铁蹄和弯刀,年复一年地践踏着大唐的边疆,劫掠着大唐的子民。

浪漫的想象与残酷的掠夺,在吐蕃人身上矛盾地共存着。

这些故事,此刻在他心中激不起半点涟漪。他的使命只有一个:军情。

日月山,有无吐蕃驻军?

他凝神观察,目光如炬。日月山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

它扼守在青海湖东侧,是祁连山脉伸向这片高原的一只强健臂膀。

山脉走向清晰可见,西北——东南,绵延约八十里,宽约二十里。

平均四千五百米的海拔,让空气稀薄而清冽,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寒意。

远处最高的阿勒大湾山,峰顶积雪皑皑,直插云霄,目测接近五千米,在暮色中更显孤高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