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那片曾经荒废、鲜有人知的矿洞,也正式划归到了霄云名下,地契文书一应俱全,成了他产业地图上的又一块拼图。
那一日,天光正好,霄云信步踏入后山矿洞区域,本想看看那些自愿留下、已还俗参与劳作的 和尚们如何安置。
岂料,眼前景象让他着实一愣。
只见几个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汉子,正围着几套看起来极为简陋,甚至有些原始的器械忙碌着。
泥土垒砌的熔炉,手工拉动的风箱,木制的水槽,还有那些打磨得光滑的石臼……他们竟在用这些近乎于古籍记载中的古老方法,小心翼翼地提炼着矿砂中含有的黄金!
空气中弥漫着炭火味和金属的独特气息,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滑落,滴在泥土上,瞬间裂开一小片深色。
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虔诚,仿佛不是在从事体力劳动,而是在进行某种古老的仪式。霄云站在一旁,默默观看了许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
“真是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啊……”他低声感叹,这些看似粗糙的设备,凝聚的却是千百年来实践积累的结晶,其效率或许不高,但这份因地制宜、化繁为简的能耐,足以让许多现代人汗颜。
他本以为自己这个“投资人”只需把握大方向,出出钱,安排好人手便可高枕无忧,做个甩手掌柜。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自从工程启动,本地那位胖乎乎的县令大人,几乎是踩着点儿,天天准时登门拜访。
从福利院房梁该用何种木料,到矿洞工人的伙食标准,乃至附近村民因施工噪音前来抱怨的鸡毛蒜皮小事,县令都要事无巨细地跑来请示霄云的意见。
“公爷,您看这窗户,是用直棂窗还是支摘窗更显仁德之风?” “霄公,矿上每日三餐,肉食定量几何为宜?下官恐安排不当,有损您的清誉啊!” “公爷,这收一些孤有没有什么……”
每每听到县令那熟悉而略带谄媚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霄云就忍不住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干脆躲进自己的空间里图个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