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3章 矢志不渝黄先生

“不,我们是来参观的,……”

听到对方的这个回答,黄先生心中猛然一震,第一感觉就是“没有希望”了。

黄先生记录的是:“六十年代,花家的集成电路和国际是同步的,七十年代也没有落后多少,为什么现在的差距会如此之大?”

回去之后,黄先生含泪写下了一句话,“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黄先生下定决心,一定要设计一块高水平的芯片,来洗刷耻辱!

那一夜,她在宾馆房间里一口气,写了两千字的笔记,最后一页写着:“不造芯片,我们就是被人卡着脖子活。”

回国之后,黄先生想继续搞集成电路的研究,可是计算机所裁撤了,她既没有地方,也没有研究资金来源。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花家“引进技术”的力度加大,大量的国外芯片涌进花家的市场,这让黄先生倍感着急。

她再次提出研制国产芯片,可却遭遇了一片冷场,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支持,甚至还有人说,她是在白费功夫,做出来的,没有人能做出来,……

彼时花家的科研经费极少,只能维持极少的一些项目,黄先生的项目申请,再次被排除在外,……

没有人,黄先生就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干。

没有钱,黄先生就拿自己的工资贴,出去接私活,挣钱回来搞研发。

没有设备,黄先生就教会学生们用透明胶带修补电路板,从废品站淘来的示波器,经过二十次校准,竟达到了进口设备精度,……

黄先生最落魄的时候,是去羊城的一家洗衣机厂,给人家设计洗衣机芯片。

她说,如果这个芯片,我三个月内研发不出来的话,那我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我就要露宿街头了,就更别说集成电路项目所急需的研发资金了,……

黄先生,这可是花家最顶尖的、最顶级的芯片专家,竟然都被逼到了这种境地,可见当时的科研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先生依旧带着团队,一点一点钻研集成电路技术、一块一块解决难题,终于成功完成芯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