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张佳玉便递了求见沙皇的文书,也很快得到了沙皇的召见。
克里姆林宫中,沙皇阿列克谢端坐于宝座之上,贵族和大臣们分列两侧,目光尽数聚焦于大明使臣身上。
听闻昨日前来商议结盟细节的大明人都入了城,今日入宫,再看这使臣手上拿着的文书...
应当是要同陛下解释解释大明“背信弃义”一事吧!
张佳玉手持一卷覆盖着明黄绢帛的文书,无视那些或是或是好奇、或是审视、或是轻蔑的目光,步履沉稳得走在御阶之前,依礼觐见。
“我大明皇帝陛下,有国书致于沙皇陛下!”张佳玉用流利的罗刹语清晰得说道,这一年时间,趁着闲暇功夫,他也学会了这儿的语言,省去了通译的麻烦。
侍从将国书接过,恭敬得递给沙皇。
沙皇却是朝旁边示意,国书遂即转到一个大臣手上,他得了旨意,打开国书当众宣读起来。
周围的大臣都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身体,准备聆听预料之中的辩解或是道歉,不少收了和兰礼物的大臣和贵族们,甚至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刁难与斥责。
然而,随着大臣的宣读,他们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冷淡,逐渐转变为惊讶。
沙皇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惊诧来,因为这份国书中,并未提及任何关于流言的具体指控,也没有任何解释,更别说要给罗刹国什么道歉与声明了!
难道大明皇帝不知道莫斯科这里的事吗?
“...朕闻,有奸佞之徒,行离间之举,欲使我两大邦交生隙,此等行径,徒增笑耳。夫大国之交,在信在利,在相助于未然。朕诚愿,沙皇能明察秋毫,勿中他人圈套,使我两家和睦如初,共谋福祉...”
看,大明皇帝其实是知道的,但不屑于解释罢了!
“...至于我大明能予贵国者,非止于丝绸瓷器,亦非空泛之承诺,乃是他国绝无、寰宇罕见之物,是能助贵国开疆拓土、富国强兵之实学利器,望沙皇慎思之,勿因小人之言,而失万年之机...”
国书宣读完毕,大殿内一片寂静。
没有辩解,没有恳求,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信和对共同利益的清晰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