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页

“……薛大人向来言辞如刀,进入朝廷后立敌无数,徐大人在时还好,等徐大人离开了,他很快就受到打压,被贬边疆……之后乔大人入北朝,大权在握,想迎回薛大人,却被薛大人大骂……薛大人瞧不上乔大人投入北朝、改弦易辙的气节,愤而与之割袍断义,长居边疆……十多年前,有薛氏后人扶棺南下,送来薛大人的尸骨,落地归根……”

“公子的师弟方大人,年岁虽渐长,却气盛依旧,方大人弃笔投戎,文武双全,在徐大人征战戎狄时,立下赫赫功劳,传为一时佳话……当初雍朝未灭,各地起义时,也是方大人去平叛的。方大人一生忠于大雍朝廷,尽管之后因为被当做徐大人的同党,而受尽打压,但后来各地叛乱四起、被朝廷复用时,还是尽心尽力,试图力挽狂澜……可惜,大厦将倾,民怨沸腾,纵是方大人,也扶之无力……最后雍朝京城城门被攻破时,方大人自尽于城门之下……”

赵方本不欲提起徐覃,牵动林苏心神,然而当他说起其他人的经历时,却发现处处都离不开徐覃。

无人能够否认,徐覃早已在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只是现在,没有人能够知道,徐覃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赵方向林苏述说潭县诸人的故事,然而越是述说,气氛就变得越发压抑和沉重。

最后只能归于沉默。

王朝覆灭,战乱四起,而这些故人当初却大多是旧朝官员,居于王都,这片土地纷乱的中心……比之而言,处于南地、远离中央的林姑姑、陶姑父等人,已经足够幸运。

然而当林苏真正听到这些故人的经历时,却依旧感到一阵茫然。

他们的国破家亡之恨、山河破碎之伤、挚友反目之怨、浮萍游子之憾……就好像被什么透明的玻璃阻隔,宛如水中月、镜中花,无法触及。

情感仿佛正在离他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