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徐覃回到京城之后,或许,还要再起一段风波。
虽然徐覃通过抄家又筹集出了行军的资金,但最重要的事,还是他是否能击退戎狄。
皇帝日渐不理朝政,弹奏徐覃的奏章也被曾司空压下了,但徐覃的压力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日益增加了。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他,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场战争。
那些渴望得到胜利的人们,因为徐覃的过往事迹对他抱有期望,希望他能再次创造一个奇迹,不要辜负他们的期待,而那些被徐覃狠狠得罪过的人,则都在心里恶毒地诅咒徐覃,希望他出师不利,大败而归,最好就干脆死在战场上。
可以想象,如果这次徐覃失败了,那他过去的所有功劳,都会化为乌有。
那些期待他的民众会对他失望,或许还会因为他的失败转而憎恶他,而那些一直厌恶他的人,更不会放过这个打压他的机会。
正所谓“站得越高,跌得越狠”,深知朝廷根本无法打持久战的徐覃的敌人,聪明地学会了“捧杀”,向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宣扬徐覃的英武,告诉他们,此次战争,有徐覃带领,必胜无疑,另外又暗示了自己手下的势力,给徐覃大开方便之门。
许多民众都相信了这些的宣传,对徐覃信心满满。
而等徐覃失败之际,这些民众的信任和崇敬,就会化作刺向他最尖利的镰刀。
正如过去,因为儿子涉及谋逆一案,身败名裂,而被抹杀了一切功劳的韦将军一样。
鲜花和掌声,永远都只属于胜利者。
因为徐覃凶名在外,到后来,徐覃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地方官们都不敢再随意搪塞徐覃,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乖巧无比,他们只希望能尽快送走这个煞神。
而其余不在徐覃行军路线上的官员们,则深深地松了口气,心中庆幸不已,就好像从虎口逃生一样。
然而,在徐覃离开京城的一个半月后,一个坏消息再次传到了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