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于是对照组的每位病患都有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专门研究类似病症的专家以及相关科室的专家,最少三位医疗专家根据病例特点进行讨论,最后确定诊疗方案。

因为癌症本就是一个身体系统性疾病,很多时候治疗需要许多科室的配合,才能创造出最好的治疗条件。结果就是在这些医生、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对照组病患的各项数据评估也有极大的提升。

这就让洛夫·德库拉真的纠结了。

从他决定涉足这个项目开始,就是想赚富人的钱。

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显然并不让他满意,癌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显然并不足以让这些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那是神迹。

但如果专家会诊也能有差不多的结果,这个实验结果公布出去,对于富人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

毕竟对于穷人来说除非自身疾病的特殊性,否则想要拥有专家会诊的机会难度本就非常之大,但对于那些富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资本主义社会,任何服务都是可以开价的。

更别提还有很多有钱人天然对机器并不信任,相对于所谓的强人工智能,他们可能更信任有丰富肿瘤治疗经验的专家给出的诊疗方案。

而这些富人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这个项目在西方世界的推进是否顺利。

并不是洛夫·德库拉不把本国的穷人们放在眼里,主要是想从这些人手中赚钱太难了,因为这些人是真的没钱。他们甚至连保险都买不起,将这种诊疗技术提供给他们大概率也没用,因为没有保险他们必然支付不起医院的账单,甚至买不起药,这有什么用?

另一方面,要推行强人工智能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肯定是要把这项技术纳入医保的。

这又得跟保险公司谈判。

美国的医疗保险通常很昂贵的,如果需要享受到这项服务,难免要另外加钱,有多少人愿意为这项服务买单也是个问题。

最后,从这次全世界包括西方很多国家他都有所耳闻的专家,以及全世界许多知名医院的医生都接受了明珠医院的邀请,加入到对抗强人工智能的工作中,义务为对照组的患者会诊,并提供诊疗方案,让洛夫·德库拉开始纠结于医生们对于这项技术的态度。

在强人工智能个性化诊疗方案虽然赢了,但赢得不够彻底,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优越性让那些医生心服口服的情况下,这些医生对于这项技术接入医院又会是一个什么态度?会不会集体抵制?